浅谈琵琶启蒙教学中培养儿童乐感的方法分析
研究类型: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J
【摘要】琵琶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乐器,随着国学的兴起,对其普及教育蓬勃发展,在其启蒙教育中培养儿童乐感至关重要。通过营造良好环境熏陶、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强化训练巩固、用心记忆升华培养儿童乐感,提高音乐感知能力,是学好琵琶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启蒙 琵琶 教学 乐感
乐感是指对音乐的感知,这在音乐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音乐的学习及表演中,乐感是判断一个人对音乐理解能力高低的主要依据之一。有乐感就是有音乐思维,才能引发情感,才能更好地表达出精彩、丰富的音乐。享有弹奏乐器之王的琵琶,近年来对其普及教育蓬勃发展。启蒙教育如高楼之根基,而乐感更是根基之核心,在琵琶启蒙教学中培养儿童乐感是促进其学习进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拟对乐感的培养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营造环境熏陶
(一)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
孩子的环境适应力和模仿能力特别强,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前提和基础,对孩子学习至关重要。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在培养乐感、甚至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中都有独特意义,是其他领域的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学习琵琶,必须重视音乐熏陶。首先,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有音乐的成长环境,让音乐伴随孩子成长和生活,使他们在音乐的环境中发展音乐听觉能力,培养音乐素养。要让听音乐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早晨起床、早中晚进餐时,可以选择愉快、平和、舒畅、优美的音乐,如钢琴曲《童年》,电子琴与管弦乐《约定》,轻音乐《天空之城》,琵琶古曲《大浪淘沙》,儿童歌曲《爱我你就抱抱我》,通俗歌曲《亲亲我的宝贝》等;在睡觉前可以播放安静、柔和、舒缓、优美的音乐,如小提琴独奏《摇篮曲》,大提琴独奏《梦幻曲》,琵琶独奏《飞花点翠》,钢琴独奏《月光奏鸣曲》等一些经典曲目。
(二)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
孩子身边接触到的人是孩子学习环境中的重要部分,他们对音乐的态度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是孩子重要的老师,他们的言行、生活的品味、对音乐的态度都对孩子音乐的学习有重要影响。如果父母都喜欢琵琶,对琵琶抱有极大的热情,小孩从小就能够感受并感染到这种热情,无形中就比别的孩子前进了一大步。老师的态度和情绪对孩子的影响也非常的大,相同的教学方法,但是老师带着不一样的情绪去教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果老师抱着对音乐极大的热情,学生定能受到感染,定能收到比教学本身更多的东西。
具体到琵琶教学中,要尽量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小孩子好奇心强,但是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关注东西难以持久,安静的环境有利于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在学习中静下心来感受音乐,感受琵琶的魅力。
二、培养兴趣引导
培养儿童乐感是一项综合性立体的持久战,最关键的一步是要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内心就会产生迫切的学习愿望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就会促使自己主动学习,促使自己将枯燥的学习转化成艺术的享受,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和满足。琵琶的学习相当于其他乐器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许多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容易产生挫折感,甚至心灰意冷放弃。出现这些情况其实都是正常,这个时候,老师一定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困难,正确度过心理难关。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只要帮助学生战胜一个困难就是一份兴趣的积累,要引导学生意识到,困难并不可怕,这正是学习进步的好机会。
(一)要合理设置教学的难度和进度
遇到难题容易心灰意冷,战胜难题容易激化斗志。在教学中合理设置教学进度和难度,让学生既经受面对挫折的锻炼,又感受收获的喜悦。刚开始教的时候,不宜教得太多,要让学生学会几个精彩的曲目,经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很多人是因为一首曲子而喜欢上音乐的,要鼓励学生训练自己的“拿手”曲目,使其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
(二)多设计小竞赛和评价任务
在日常教学中,要多组织一些小评比、小竞赛,发放小奖品等活动。这些都能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琵琶的学习中来,将喜忧哀乐融入到学习中,为琵琶学习而喜、为琵琶学习而忧,情绪随学习而成长和波动,学生在评比竞赛中感受到拼搏、成功的喜悦。
(三)运用故事与游戏等教学手段
在琵琶入门教学中,可以多给孩子们讲讲有趣的音乐故事,多弹一些简单的、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或者是他们熟悉的能够理解的曲目,像《小燕子》、《新年好》等,还可以通过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帮助他们认识四根弦的高低音,通过爬坡梯的游戏帮助学习音阶等等。将学习融入故事、游戏中,这样更能让孩子们爱上音乐,爱上琵琶学习。
三、强化训练巩固
不少人认为,乐感是天生的,后天很难培养。但是大量实践证明,乐感是完全可以经过科学的训练而获得。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必须要有一定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就像我们学习英语一样,学得多了、练得多了,语法就自然记住了,语法就变成了语感。乐感也存在这样的转化,所以我们常常发现学习过某种乐器的人,普遍乐感抢过没有受过音乐训练的人,随手将听到的旋律写出谱子是很容易的事情。
(一)注重听的训练
在前面已经阐述过听音乐作为环境熏陶的重要性,但是除了熏陶还是远远不够的,琵琶的学习还必须听大量经典的琵琶曲目,让经典在孩子们的心中刻下深深的印记。在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投入感情、体会情感、学会鉴赏。在听中学会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
(二)注重唱的训练
用心将乐谱记下,并将乐谱唱出来。琵琶是最富歌唱性的一种乐器,它的演奏伴随着内心的歌唱,孩子唱出来的是什么样,弹出来的就是什么样。要求孩子在学习乐曲之前记下乐谱,能很好得将内心情感和乐器演奏贯穿起来,使孩子们真正演奏出充满情感的、美的音乐。学习琵琶要先唱准或者拍手拍准节奏,注意强弱拍,平时练习唱歌或者乐器的时候,可以适当夸大一些强弱拍,拍节拍的时候尝试拍不一样的节拍,比如左手均匀拍,右手切分音。可以使用节拍器,一开始不要追求快,先追求稳。
(三)注重弹的训练
美妙的音乐最终是需要弹奏,要让孩子们多动手去弹。在弹奏中创造精彩的乐章。注重调动学习热情。在学习中虽然反复的练习很必要,但是也要避免追求纯机械的手指运动,注重用音乐本身的美,激化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初学琵琶时,学生和家长都有一种迫切的心情想尽快演奏出小曲目来,这时若教会孩子几首优美动听的小曲目,就能极大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有的老师在一开始就过多的弹一些有技术难度的曲子,使孩子们感到十分枯燥,产生厌烦情绪。选一些难度适中、旋律优美、短小精悍的乐曲进行反复训练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用心记忆升华
记忆是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快速培养乐感的重要法宝。利用好这一法宝,即使先天条件不好的孩子,同样可以弥补缺陷,快速赶上。
(一)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
音乐是感性的艺术,但是仅仅有感性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在音乐中的走得更远,用心记忆必不可少。要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每学习完一个内容都要引导学生记住它。要定时检查,一方面可以检验记忆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督促效果。
(二)多记忆经典曲目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因其乐于让人接受和认同,也便于记忆。要带领学生仔细品味经典,分析每一个音符,帮助学生理解,以便于记忆。要将经典曲目记得滚瓜烂熟、脱口而出、随时弹奏。要多带领学生分析经典背后所包含的情感。虽然小孩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但是可以通过分析讲解,让学生尽可能得多去理解,锻炼情感的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闵季骞.少年儿童琵琶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2】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J】.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07)
【3】刘玉茹.浅谈儿童钢琴教学中乐感的培养【J】.音乐天地,2014(2)
【4】李雨蓉.琵琶初级教学探析【J】.上海音乐学院,2016(3)
【5】曹丽娟.琵琶教学中非技巧因素的培养研究【J】.北方音乐,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