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音乐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实施
易琴琴 南昌市少年宫
摘要:兴趣是音乐教学的法宝,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的动力。高质量的音乐课堂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不断汲取知识的养分。基于此,文章立足少儿音乐课堂,以“趣味化”作为论述点,简要分析当前少儿音乐趣味教学开展举措,以期为少儿声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少儿音乐;趣味教学
音乐是少儿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在少儿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趣味性教学方法,积极创设生动趣味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促使学生深入感受音乐课程的内涵和乐趣,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效音乐课堂的目标。
一、少儿音乐趣乐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探索越来越多样化,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的课堂环节设计得非常紧扣,内容也十分丰富,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好比在吃一块十分难以下咽的蛋糕;有的课堂教学方法多样,趣味性较强,也十分热闹,但课堂效果不理想,且学生难以维持课堂纪律。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趣乐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以便真正提供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学生喜好的音乐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收获知识、情感和能力,不断提高音乐素养。那么,音乐教师应如何构建趣乐课堂教学模式呢?下面,笔者探讨了少儿音乐趣乐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策略。
二、少儿音乐趣乐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为他们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氛围,进而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以激发。与此同时,教师情境的创设也需要根据学生课堂动态呈现而进行不断调整,让学生的兴趣能够长久保持。不可否认,当前少儿生对于音乐还是比较喜爱的,只是教师情境的创设与学生学情不适应,或没能根据学生课堂表现灵活调整,才会让音乐课堂出现沉闷、单一的情况。举例来说,在“演唱”环节,教师为了达成音乐学科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不断地进行集体式的演唱,学生在此过程也只是跟唱模仿,既不能凸显自身的演唱个性,也不能表达自身的演唱观点,教师在“演唱”教学环节中,缺乏情境创设,学生的学习情趣难以被激活,他们的兴趣也就并不是十分高涨。因此,学生在“演唱”环节的练习,并不能提升他们的对音乐欣赏与审美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若想在少儿音乐课堂中开展趣味教学,就势必要掌握“创设情境”的技能,并有效、灵活应用,以此激活学生的学习情趣,让他们体验与感受音乐课堂的趣味性。
(二)趣味拓延,挖掘潜能
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成为出色的音乐家、演唱家等,只是其天赋暂时淹没,其潜能没有被挖掘。由此,教师要适时、适当、适量,以趣味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把音乐课堂进行延伸,以此来挖掘学生成为出色音乐家、演唱家的潜能。而趣味性的拓展与延伸,课本教材就是其主要依据。以少儿课本教材来说,每一聆听曲目、演唱歌曲,都会注明作曲家与填词家,并且也会有“知识与技能”板块,对拍号、乐器、旋律、发声等进行详细介绍。这些内容是少儿音乐课堂非常好的拓展与延伸着力点,但也是部分教师较为忽视的部分。不可否认,一首经典的乐曲,往往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感,如少儿音乐教材中常会出现的“红歌”,如果教师不对音乐创作背景进行详细介绍,这些歌曲与少儿生所处时代相差深远,以少儿生的能力,根本不可能从中领悟音乐的价值内涵,也不会喜欢上这样“老掉牙”的歌曲。同时,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进行陈述,学生只会左耳进,右耳出,不可能会深入了解与深刻感悟。由此,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要作为重点进行拓展与延伸,并且一定要注入趣味性元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来说,以少儿生的了解,这首歌会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响起、电视上某运动员获奖牌时响起,除此之外,他们变无再多的感悟。由此,教师在教授此歌曲时,要对作曲家聂耳、作词家田汉,及《国歌》的创作背景进行拓展,或编创成小故事,或制作成小视频,或教师“图言”结合介绍。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以《国歌》为旋律,为其填词,填写自己对祖国妈妈想说的说,想表达的情感等。这样,不仅以趣味化的方式开展了教学活动,还挖掘了学生填词的潜能,更为重要的是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让音乐教学得以升华。
(三)引入趣味性的音乐故事,增强学生的感触
大部分故事对少儿生而言都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所以为了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教师可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充满趣味性的音乐故事,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课程的内容,有效提升少儿生的音乐素养。其中,音乐教师在引入充满趣味性的音乐故事的时候,可以合理地将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故事引入课堂,或者是编写成与音乐课程相关的故事,并将音乐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如语言讲述、图片展示等,充分增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全面提升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关注度。例如,在《保卫黄河》这首歌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一些相关的图片,并在向学生展示图片的时候将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作为故事讲给学生听。现在大部分学生的生活较富足,所以教师可将民族危亡时刻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大部分学生在刚开始听的时候兴趣不大,但是在听的过程中都慢慢变得认真起来,让学生先初步了解正是因为先辈的努力才有了现在的生活。有了故事的铺垫,学生在学唱《保卫黄河》这首歌曲的时候都非常认真。同时,当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可采取故事的形式为学生进行扩展教学,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感触,还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通过与现实生活的有效结合,促进趣味性教学模式的实施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同样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少儿阶段的学生由于认知能力较差,在对事物进行认识、对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更乐于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趣味性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化场景的营造、生活化教学案例的引入,实施趣味性生活化教学策略,使学生在生活化场景中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在生活经验的运用中深化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实现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如,在对学生进行“音的高低”这部分音乐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学生现实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声音,如,闹钟的声音、小鸟的叫声、金属敲击的声音等,让学生在听这些声音时,指出哪些声音较高、哪些声音较低,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列举一些其他的高、低音。这样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实现了课堂趣味性的增强。
总而言之,在少儿音乐教学中进行趣味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以及学生学习规律的,是提高少儿音乐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影响趣乐教学模式构建的因素,加强对创新音乐趣乐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真正发挥音乐课程对学生智育、德育、美育等方面的作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向红.当前我国少儿声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J].北方音乐,2020(22):79-81.
[2]肖菲.少儿声乐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应用分析[J].戏剧之家,2019(27):196.